该资源属于

能力指标分类
更多能力学习资源,查询

能力地图

书籍名称: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基本信息
·装帧:精装
·开本:0开
·套装数量:1 |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ISBN:7542612654
·条形码:9787542612656
·版次:1 |
|
|
内容简介
本书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管小说。包括哈佛商学院在内的欧美许多大学都把它列为财经企管学生的必读。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已被译成十九种文字,销售达300多万册!
本书作者高德拉特是以色列一位物理学家和企管顾问。他用小说笔法,来解释他独创的“TOC制约法”。本书将工厂实行了TOC以后,如何由危机四伏而化险为夷,达到否极泰来。企业管理的许多基本法则,在生动的叙述中让读者自然地接受。全书脉络分明,高潮迭起。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好像书中的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小说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图景。工厂面临重重危机,总公司对此已忍无可忍,宣布以三个月为限,如果再无改进,即要关闭工厂。而厂长由于家庭与工作严重“失衡”,导致家庭生活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作为本书主人公,一个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男人,他将如何面对……
全书脉络分明,高潮迭起。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好像书中的一切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作者简介:高德拉特(EliyahuM.Goldratt)、科克斯(JeffCox)
高德拉特博士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他与科克斯合著《目标》,大胆地藉着小说的手法,说明如何以近乎常识的逻辑推演,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结果一炮而红。《目标》迄今已翻译成十九多种文字,全球销售量达三百多万册。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说。
《目标》这本书反映了一位科学家对管理问题的种种思考。高德拉特原本设计了一套昂贵的软件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为了说明软件的功能,他写了《目标》这本书,来解释他独创的“制约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但是起初根本得不到出版商青睐。他们质疑:“由物理学家写的企管小说?把科学方法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没有人会读这样一本书的。”
高德拉特不气馁,利用商展和各种机会,自己推广这本书。不久信件就如雪片般飞来,一位企业主管在信上告诉他:“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书!我规定所有员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才准休假。这本书让我们公司脱胎换骨!”高德拉特把这封信连同全部书稿,寄给北河出版社(NorthRiver Press),一本畅销书于焉诞生,连品管大师戴明博士读了以后,都大力赞扬。
这部小说中不断指点主角的导师钟纳可说是高德拉特的化身。高德拉特二十岁时就立志要教导别人思考的方法,他对于传播观念,抱着极大的狂热,可以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奔波世界各地发表演说。他还创立了“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YGoldrattInstitute)来推广观念,训练人才。辅导对象除了通用汽车等大企业外,还包括教师、美国空军将领等各行各业的人才。高德拉特的其他企管小说包括《绝不是靠运气》(It’sNotLuck)和《关键链》(CriticalChain)。
目录
1、晴天霹雳
2、把我买下来
3、人人自危
4、机器人真的提高了生产力吗
5、目标是什么
6、工厂到底赚不赚钱
7、决心放手一搏
8、有效产出、存货与营运费用
9、三个基本问题
10、都包含“金钱”两个字
1l、我不要猜谜,我要解答
12、工作永远都排第一位
13、荒野探险的启示
14、火柴游戏与生产流程
15、恍然大悟
16、太太离家时
17 、危机处理
18、寻找生产瓶颈
19、钟纳发威
20、人生也面临瓶颈 |
21、小小的胜利
22、老古董再度披挂上阵
23、改革,再改革
24、问题蔓延了吗?
25、忙碌,不代表有效率
26、办法其实很简单
27、这山还望那山高
28、缩短生产周期
29、成本会计的矛盾
30、该来的终于来了
3l、最后的审判
32、“常识”管理
33、交换位置
34、新官上任的难题
35、混乱中建立秩序
36、成本的世界VS.有效产出的世界
37、昨日是,今日非
38、打破惰性
39、还是瞎子摸象
40、当自己的钟纳 |
片段
6. 工厂到底赚不赚钱?
当我把别克汽车停在工厂停车场的时候,手表正指着四点三十分。我今天很有效的逃离了办公室。我伸手拿公事包,然后下车。办公室大楼似乎一片死寂,仿佛突袭之前的宁静。我知道他们都在里面等着我,准备随时扑过来。我决定让每个人都大失所望,先绕到工厂去,我只是想以崭新的眼光,看看周遭的一切。
我走向通往工厂的大门,然后走进去。我从公事包中,拿起我一向随身携带的护目镜,墙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堆安全帽,我偷了一顶,自己戴上,然后走进去。
当我转个弯,走进其中一个作业区的时候,三个正坐在长凳上看报纸闲聊的家伙吓了一大跳。其中一个人看到我,用肘部推了推其他人。他们立刻把报纸折起来收好,动作干净利落,就好像一条蛇神不知鬼不觉的从草丛中溜走一般。三个人顿时正经起来,镇定的分头朝着三个不同的方向,走回去工作。
我过去可能会放过他们,但是今天这可把我惹火了。该死,这些工人明明知道工厂现在景况不佳,我们已经裁掉这么多人了,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你以为人人因此就会更拚命工作,来挽救这个工厂,但是这里却偏偏有三个每小时领十二美元工资的家伙,坐在那儿偷懒。我跑去找他们的领班理论。
我告诉他有三个工人坐在那儿,什么也不干,他给了我一些藉口,说他们大致能跟上进度,只是坐在那里等零件送来。
于是我告诉他:“假如你没有办法让他们认真工作,我会把他们调到其他部门去。现在赶快找点事情让他们做。假如你不能好好用人,你就会失掉这些人,听懂了没有?”
我离开后,回头看见领班吩咐这三个家伙把一些材料从走道的一头搬到另一头,我知道他可能只不过找点事来让他们做做,但是管他的,至少这三个家伙现在忙着工作。假如我不吭声,谁知道他们会在那儿坐多久?
我猛然想到:这三个家伙现在有事做了,但是这会帮助我们赚钱吗?他们可能在工作,但是他们现在有生产力吗?
我真想回去告诉领班,想办法让这几个家伙真的生产出一些东西。但是,也许他们目前真的无事可做,而且,即使我能把这几个家伙调到能让他们发挥生产力的部门,我又怎么知道这样做能帮我们赚钱呢?
真是奇怪的想法。
我能够假定要人们工作和让公司赚钱是同一件事吗?我们过去都抱着这种想法。我们的基本原则是,让所有的人员和设备都不断的工作,不停的想办法催赶产品出门;无事可做的时候,就制造一些工作出来;当我们制造不出工
……
电子书
下载

详情请
登录
能力地图

详情请
登录
能力地图
了解更多
-
图书资料来源

-
更多图书资料

-
区分性关键事件技术

-
我们的数据库
